查看原文
其他

年轻人为何离不开弹幕?

徐昭 庖丁解news 2024-06-05

请点击👇下方卡片关注“庖丁解news”

“星标★”小牛哦!

不知从何时起,“弹幕互动量”成为衡量一部影视剧或综艺是否受欢迎的指标之一。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,看视频,几乎就等同于看弹幕。弹幕,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流传度极广的社交货币。


弹幕墙示例


弹幕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,让无数年轻人欲罢不能呢?



“魔力”:情感陪伴与情绪宣泄


有记载称,弹幕发源于日本动漫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,此后迅速在国内动漫网站Acfun和B站兴起。不过十余年时间,弹幕作为二次元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,很快打入主流文化,攻入大部分主流视频网站,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视频表达方式。


弹幕的发布与展示,构成了一个评论与影像同步的观影场景,满足了年轻人的个性表达与“群体观影”的社交需求。


一项面向全国1976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:61.34%被调查者观看视频内容时经常选择开启弹幕。弹幕不仅成为年轻人分享、共享情绪的“小圈子”,其丰富多样的类型也正在让视频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
01 功能型弹幕


功能型弹幕主要包括“高能君、科普君、字幕君”等。


“高能君”弹幕示例


“高能君”的典型口号为“前方高能”“高能预警”“非战斗人员撤离”等,主要是提醒大家接下来即将出现刺激性或冲击性场景,在恐怖类影片中最常出现。


“科普君”弹幕示例


“科普君”通常会用专业硬核的内容,为观众讲解剧情、人设或视频中涉及到的常识、规范等,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。


“字幕君”弹幕示例


“字幕君”主要负责为观众翻译“生肉视频”(特指未添加字幕的外语动画、电影、连续剧、节目等),有时还会双语翻译,贴心地将字幕一条条打在视频下方,极大促进了“生肉视频”的传播。


功能型弹幕会在合适的时候出现,是视频的良好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。


02 狂欢型弹幕


弹幕的即时性和碎片化决定了其情绪性,部分弹幕的存在就是为了营造气氛、增添趣味性,在视频上方掀起一场文字狂欢。


“打卡君”弹幕示例


此类“打卡”型弹幕主要出现在影视剧的“名场面”,也就是那些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场面。


计数君,顾名思义,就是负责记录某种画面/台词/动作出现的次数,一般常出现在鬼畜区或者游戏区。


“空耳君”弹幕示例


“空耳”一词源于日本,原意是“幻听”,后慢慢演变成一种新型娱乐形式,把听到的语言,以另一种语言(中文)再现,简单来说,就是音译。一些外语歌词或台词被音译成中文以后,常常会出现魔性鬼畜的效果。


此种狂欢型弹幕,实际用处不大,但能达到让用户宣泄情绪、自娱自乐的效果。


03 参与型弹幕


该类型弹幕可谓是最“出名”的弹幕。当用户沉浸式参与到剧情当中,会衍生出许多吐槽、恶搞等点评类弹幕,导致金句频出、造梗不断。



吐槽类弹幕示例


在弹幕的加持下,许多经典老剧也出现了新的解读方式。更甚至,在一些流传度较广、槽点较多的电视剧中,弹幕比剧情还有意思。


网友的花式吐槽恰到好处,将“语言艺术”演绎得淋漓尽致。视频内容不再是评判优劣的唯一标准,观看视频的体验感成为影响受众意愿的核心价值。


总体来看,弹幕类型多样,其丰富和有趣程度吸引着许多年轻人成为其中的表演者与观赏者。


弹幕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狂欢性,不同时空、不同用户为了记录心情、发表观点而留下的一条弹幕,可被后来的观众看到,这种跨时空的互动与陪伴增强了网络群体黏性,而这种知识共享、观点交互也使得弹幕成为用户情绪宣泄的窗口。



“迷失”:低俗化、同质化需警惕


从表面上看,弹幕就好比一种即时的微评论,是用户观看视频时留下的只言片语,是当下情绪的印证与宣泄。它的即时性和碎片性,注定了弹幕的发布缺少深思熟虑,这种低门槛甚至无门槛也会留下不良隐患。


01 负面内容滋生


弹幕赋予了每个用户平等的表达空间,然而不同人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方式不同,面对情绪强烈的弹幕,很容易导致相互谩骂,影响观看体验和网络环境。


02 同质化内容过多


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弹幕墙,无数用户同时发布几条甚至一条弹幕,造成了画面被弹幕掩盖的情况。“万箭齐发”的那一刻,虽然是弹幕者的狂欢,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人的观看体验,还掩盖了真正有价值的弹幕。


03 影响独立思考


弹幕的跨时空性也影响了其他用户的独立思考过程。一部优秀的影视剧,追求的是用户的全身心投入,琢磨剧情走向,体味人物感情,欣赏的过程正是独立思考的过程。


然而,先前留下来的弹幕,会影响后来者对剧情走向的判断和人物情感的表达,严重削弱了受众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影视作品的多元价值传递。



如果不小心被“剧透党”误伤,观看体验或直接呈断崖式下跌。


04 过度消遣娱乐


弹幕作为娱乐文化的一种,理应允许发布者在观看视频之余进行一些娱乐和消遣,也正因这份“随意性”给视频带来了许多新鲜活力,一些“名梗”让人津津乐道,引发狂欢共鸣。


然而,“随意评论”的尺度何在?不是所有视频都需要这份“娱乐性”,无下限的调侃娱乐,严重影响了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经典人物形象的解读,存在亵渎经典文化的嫌疑;其次,在一些严肃新闻视频中,不合时宜的玩笑也与视频内容格格不入,容易引发其他用户的反感。


改良:弹幕如何提质增效?


作为一种新型娱乐文化, 弹幕的未来走向如何?应该何去何从?


从技术层面来看,许多视频网站正在研发新的弹幕功能,例如B站已经有了“智能防挡弹幕”“弹幕跳转视频”等新功能,优化观看体验。


从认知层面来看,要辩证看待“弹幕艺术”。跨时空的内容共享,意味着弹幕一经发布就会有被其他用户看见的可能性,低门槛的创作、低门槛的参与,不能走向低水平的文化形式。


参考文章

1、这场弹幕的狂欢中,年轻人既是表演者,又是观赏者,朱子钰,大众日报客户端

2、B站有哪些震撼全家的弹幕神作?豆角,“哔哩哔哩”微信公众号

3、弹幕里面有什么?“新京报传媒研究”微信公众号



作者:徐昭

责编:魏园



推荐阅读

揭秘!看洋主播报道中国有啥不一样?

“95后”萌新记者竟是百万博主?

“让2追3”惹争议,新闻语言应考虑大众传统认知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